尋餐提示:創(chuàng)業(yè)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 備案號:蜀ICP備2021016936號-3
版權所有:尋餐網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
尋餐網公眾號
尋餐網微博
“合肥龍蝦大王”稱號是合肥龍蝦行業(yè)的至高榮耀!當選“合肥龍蝦大王”的企業(yè)必須承擔社會責任!評選“合肥龍蝦大王”已經連續(xù)舉辦了十五屆,每年都會有新面孔出現(xiàn),也有老面孔因種種原因落選,這說明再光輝的歷史都不能代表未來!——合肥市龍蝦協(xié)會秘書長周超寄語
余同應是家族生意的第二代傳人,大家熟知的“七八叉”是合肥出色的燒烤品牌。是固守老路還是果斷創(chuàng)新,余總選擇了第二條路。在合肥龍蝦未來的發(fā)展版圖中,合肥“七八叉”龍蝦特色餐飲提升的空間很大!加油!“七八叉”!
季節(jié)總是在不斷地造就食物,正如龍蝦與燒烤的美麗邂逅。夏日的微風中,約三五個好友,點上一盤龍蝦,配上幾樣燒烤,加上幾味特色涼菜,混著冰鎮(zhèn)啤酒和飲料,可以安靜地撫平吃貨們躁動的內心。位于合肥市貴池路的“七八叉”龍蝦燒烤店,用資深燒烤與地道的龍蝦,吸引了大批食客前往。
“七八叉”店名 承載了70后的兒時記憶
說起“七八叉”燒烤,作為合肥資深吃貨沒有不知道的,但如果談到店名的來歷,卻很少有人能知曉。這要從“七八叉”龍蝦燒烤負責人余同應經歷說起。
余同應出生于六安舒城縣曉天鎮(zhèn)的一個“小三線”軍工家庭。自小就喜歡舞槍弄棍的他回憶說,小時候有一本很暢銷的小人書叫“七把叉”,講述一個苦孩子沒得吃又很能吃,于是名震鄰里,得了個“七把叉”的綽號。這個名字承載了余同應和很多70后的兒時記憶……
1993年,余同應隨父母回到了合肥。24歲的他不甘做一個營業(yè)員,便籌資在當年雙崗四岔路口開起了大排檔。1999年11月,余同應結束了露天經營,擁有了一家屬于自己的門面,也該擁有自己的店名,叫什么好呢?
“不如就叫‘七八叉’吧,好記還易于傳播。”余同應笑著回憶說,當年朋友的一次提醒讓“七八叉”迅速走紅,也成為合肥燒烤界的“大腕”,曾連續(xù)三次獲中國安徽國際美食節(jié)金牌燒烤王。
如果一直經營燒烤,余同應或許僅僅是一位“燒烤王”。是什么讓“七八叉”成為家喻戶曉的合肥龍蝦大王?“龍蝦加燒烤,是一個美麗的意外,就應該感謝當年我那位‘龍蝦大王’兄弟的幫忙。”余同應回憶起當年,難忘歲月依然歷歷在目。
邂逅一間門面 讓龍蝦與燒烤“強強聯(lián)手”
2004年,因經營業(yè)務節(jié)節(jié)攀深,余同應繼續(xù)擴張門面,四處尋找新的經營場所。當時,位于桐城路與蕪湖路交口黃金地段的一處門面進入了他的視線,不過同樣看上此處的還有另一位“大佬”——老田龍蝦創(chuàng)始人田宗峰。兩家最終聯(lián)手一起干!就這樣,“七八叉燒烤老田龍蝦王”應運而生。
燒烤與龍蝦,屬兩種不同風格的宵夜美食,二者的完美結合在當時不得不說是一個“創(chuàng)舉”。余同應說,燒烤+龍蝦的運作模式,讓營業(yè)額突飛猛進。高峰時,龍蝦一晚2000斤、燒烤10000串,營業(yè)額三四萬元不成問題。
有了前面的經驗,后面的成功也就理所當然。隨后,余同應先后在瑤海區(qū)元一天香電器城、蜀山區(qū)貴池路美食一條街接連布局,同時潁上路、淠河路、南七都設有分店。高峰時,合肥“七八叉”龍蝦燒烤多達十來家。
“七八叉”龍蝦燒烤并非是燒烤+龍蝦簡單地拼湊,要想起“化學反應”,龍蝦必須好吃。余同應告訴記者,一大盤龍蝦伴著碎碎的蒜末,紅白相間,顏色甚是好看,這是“七八叉”最拿手的蒜香蝦。余同應說,為“七八叉”制作調料的師傅有著20多年的經驗,制作出的調味湯汁很地道。
說起備受歡迎的蒜香蝦,余同應笑著表示,背后的秘密源于“高人指點”。2014年,“七八叉”與合肥第一屆龍蝦王——甄得味五星特味大龍蝦“聯(lián)手”。該團隊加入“七八叉”,從而為“七八叉”帶來口感地道正宗的龍蝦。
獨家秘制 讓食客們總是念念不忘
最初,“七八叉”像其他燒烤店一樣,為食客們提供室外燒烤。后來天氣轉冷,經過反復試驗,余同應推出了室內無煙燒烤,并研制出無煙燒烤爐。這也使得“七八叉”成為合肥最早使用無煙爐的燒烤店。這個爐子還獲得了國家專利。
在“七八叉”,食客們可以吃到品種多樣、味道豐富、物美價廉的燒烤。店里除了常見的雞翅、羊排、肉串,食客們的“必點菜”生蠔、扇貝更是鮮美無比。據(jù)了解,“七八叉”的海鮮之所以味道特別新鮮,是因為他們不是從海鮮市場進貨,而是從外地直接發(fā)貨過來,做到“海鮮正宗、價格實惠”。 除了保證新鮮度,“七八叉”在配料上也極其講究。他們家的蒜蓉和辣醬是自制的,正宗新鮮的海鮮配上口味香濃的蘸料,讓食客們總是念念不忘。
“七八叉”從最初的燒烤店到如今的龍蝦大王,每一步雖然艱辛,但每一步走得踏實,這也源自余同應的為人處世風格。余同應告訴記者,作為一個從大山里來的農家孩子,必須腳踏實地,認真對待每一天,認真對待每個人,認真對待每件事!